引磬
基本解释
词条:『引磬』
拼音:yǐn qìng
注音:一ㄣˇ ㄑ一ㄥˋ
解释:僧家的一种法器。多用铜制,形如小碗,底贯以纽,下附木柄。诵经念佛时用以调整音节。
古代诗词
宋代.宋祁.题蜀州修觉寺:「海水闻钟下,天风引磬遥。」
明代.徐熥.登云龙山放鹤亭:「河流幡影去,云引磬声来。」
近现代.黄浚.福州杂诗 其十一:「一径松风引磬音,寺门端似岫云深。」
元代.王佐.游乌石山:「风引磬声知寺近,雾连岩石觉天低。」
基本字义
引yǐn(一ㄣˇ)
1、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2、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4、退却:引退。引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基本字义
磬qìng(ㄑ一ㄥˋ)
1、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2、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3、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4、古同“罄”,空,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