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腊
基本解释
词条:『一腊』
拼音:yī là
注音:一 ㄌㄚˋㄒ一
解释: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古代诗词
宋代.苏辙.腊中三雪:「一腊不虚度,三雪自相因。」
宋代.杨万里.淮河舟中晓起看雪二首:「真成一腊逢三白,并把三冬慱一春。」
宋代.胡铨.追和东坡雪诗:「也知一腊要三白,故作六霙先百花。」
宋代.欧阳修.喜雪示徐生:「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
宋代.曾巩.冬暮感怀:「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
基本字义
一yī(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基本字义
腊(臘)là(ㄌㄚˋ)
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3、姓。
其他字义
腊xī(ㄒ一)
1、干肉:“噬腊肉,遇毒。”
2、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3、皮肤皴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