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科
基本解释
词条:『乙科』
拼音:yǐ kē
注音:一ˇ ㄎㄜ
解释: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制可题未干,乙科已大阐。」
宋代.方岳.沁园春:「一一牙签,英英碧字,占定花间甲乙科。」
唐代.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
唐代.萧颖士.送张翚下第归江东:「地积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唐代.姚合.寄李频:「珍重君名字,新登甲乙科。」
基本字义
乙yǐ(一ˇ)
1、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
2、指代一方:甲方乙方。乙型脑炎。
3、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4、姓。
基本字义
科kē(ㄎㄜ)
1、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2、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3、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4、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5、判定(刑罚):科处(chù)。科罚。
6、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7、古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