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鸱
基本解释
词条:『鸢鸱』
拼音:yuān chī
注音:ㄩㄢ ㄔ
解释:鸷鸟。
古代诗词
明代.孙承恩.拟嘉靖圣德颂二篇 其二:「下食蝼蚁,上食鸢鸱。」
明代.顾清.寓感四首 其一:「芝兰掩萧艾,鸑鷟避鸢鸱。」
清代.洪繻.老妇哀:「复存数间屋,入夜栖鸢鸱。」
元代.大欣.送晖东阳往江西省佛智师:「我有心与目,孰不为鸢鸱。」
元代.张宇.雌鸡行:「岸南岸北飞且随,但恐搏攫遭鸢鸱。」
基本字义
鸢(鳶)yuān(ㄩㄢ)
1、鸟,鹰科,头顶及喉部白色,嘴带蓝色,体上部褐色,微带紫,两翼黑褐色,腹部淡赤,尾尖分叉,四趾都有钩爪,捕食蛇、鼠、蜥蜴、鱼等(俗称“老鹰”):鸢色(茶褐色)。纸鸢(风筝)。
基本字义
鸱(鴟)chī(ㄔ)
1、古书上指鹞鹰:鸱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鸱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鸱顾。鸱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