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
基本解释
词条:『渔鼓』
拼音:yú gǔ
注音:ㄩˊ ㄍㄨˇ
解释:
1.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敲击乐器。以竹筒为体,长约65到100厘米,底端蒙以猪羊护心薄皮,以手敲打。常与简板合用。
2.借指道情。因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次韵钱德循鹿苑滩舣舟有作:「尘埃一段思归路,已听荆州渔鼓鸣。」
明代.沈明臣.过巢湖:「尽日闻渔鼓,高云辨雁行。」
宋代.董嗣杲.登城楼:「沙际少渔鼓,岸曲纷商船。」
清代.黄燮清.满江红 水仙王祠神弦曲:「击空明一片,渔鼓吟舷。」
宋代.赵鼎.解梁别李氏女子晚宿静林寺 其三:「欲驾征鞍慵未起,卧听渔鼓吼空山。」
基本字义
渔(漁)yú(ㄩˊ)
1、捕鱼: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2、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3、姓。
基本字义
鼓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