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塞
基本解释
词条:『榆林塞』
拼音:yú lín sāi
注音:ㄩˊ ㄌ一ㄣˊ ㄙㄞㄙㄞˋㄙㄜˋ
解释:古塞名。秦将蒙恬抗击匈奴入侵,在河套一带植榆为塞,故称。故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
古代诗词
明代.娄坚.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万历末年作):「西挫榆林塞,东摧辽水朝。」
明代.刘璟.萧太后红城:「榆林塞下旧红城,四面寒泉彻底清。」
近现代.金启孮.菩萨蛮 其三 伊克昭盟道中:「蟾蜍乍升榆林塞。」
基本字义
榆yú(ㄩˊ)
1、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
2、姓。
基本字义
林lín(ㄌ一ㄣˊ)
1、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3、姓。
基本字义
塞sāi(ㄙㄞ)
1、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其他字义
塞sài(ㄙㄞˋ)
1、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其他字义
塞sè(ㄙㄜˋ)
1、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