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赘
基本解释
词条:『疣赘』
拼音:yóu zhuì
注音:一ㄡˊ ㄓㄨㄟˋ
解释:
1.疣。泛指痈疽疮毒。
2.比喻多馀无用的。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草堂:「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元代.姬翼.鹧鸪天:「百年不觉消疣赘,千载无能息劓黥。」
宋代.陆游.杂咏:「仕囷风波归可乐,生如疣赘死何悲。」
宋代.刘克庄.满江红:「轩冕岂非疣赘具,烟霞已是膏盲脉。」
宋代.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菁英咸采掇,疣赘尽销除。」
基本字义
疣yóu(一ㄡˊ)
1、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黄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痒(俗称“瘊子”)。
基本字义
赘(贅)zhuì(ㄓㄨㄟˋ)
1、多余的,多而无用的:累(léi)赘。赘述。赘言。赘词。
2、招女婿:赘婿。入赘。招赘。
3、会聚。
4、方言,使受累赘:这孩子赘得我什么也干不了。
5、古同“缀”,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