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民
基本解释
词条:『余民』
拼音:yú mín
注音:ㄩˊ ㄇ一ㄣˊ
解释:遗民;亡国之民。
古代诗词
宋代.冯时行.龙鹤祷雨:「嗷嗷周余民,生理谅难全。」
宋代.曹勋.过楚用作:「余民如惊鹿,菜色惨不鲜。」
宋代.叶适.梁父吟:「汉氏之为的兮,而不遗其余民。」
宋代.方回.初凉:「余民脱死初平寇,歉岁逢秋亦喜凉。」
宋代.魏了翁.寿四川制置李侍郎:「弃地遄归疆,余民亦安土。」
基本字义
余(餘)yú(ㄩˊ)
1、我:“余将老”。
2、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3、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4、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5、农历四月的别称。
6、姓。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