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仪
基本解释
词条:『羽仪』
拼音:yǔ yí
注音:ㄩˇ 一ˊ
解释: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2.犹翼翅。
3.引申为辅翼。
4.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5.指帝王卫队。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答《四皓庙》:「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唐代.白居易.鹤答鸡:「尔争伉俪泥中斗,吾整羽仪松上栖。」
唐代.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射策端心术,迁乔整羽仪。」
唐代.白敏中.至日上公献寿酒:「羽仪瞻百姓,献寿侍三公。」
唐代.储光羲.述华清宫五首:「长道舒羽仪,彤云映前后。」
基本字义
羽yǔ(ㄩˇ)
1、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
2、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3、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
4、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基本字义
仪(儀)yí(一ˊ)
1、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3、礼物:贺仪。谢仪。
4、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5、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