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旗
基本解释
词条:『云旗』
拼音:yún qí
注音:ㄩㄣˊ ㄑ一ˊ
解释:见"云旗"。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元都坛歌寄元逸人:「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宋代.范祖禹.虞神歌:「拂云旗帜眩青红。」
唐代.法轮.观大驾出叙事寄怀(见《文苑英华》):「云旗乱陌紫,羽旆杂尘红。」
唐代.耿湋.朝下寄韩舍人:「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
唐代.皎然.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
基本字义
云(雲)yún(ㄩㄣˊ)
1、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3、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4、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基本字义
旗qí(ㄑ一ˊ)
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