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肉
基本解释
词条:『余肉』
拼音:yú ròu
注音:ㄩˊ ㄖㄡˋ
解释:
1.剩馀的肉。
2.《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余肉"指祀社神后的肉。
3.《汉书.霍去病传》:"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后用为典实。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社肉:「醉归怀余肉,沾遗偏诸孙。」
唐代.刘言史.嘉兴社日:「今年社日分余肉,不值陈平又不均。」
唐代.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使余力兮翦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
唐代.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三拍:「使余刀兮剪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
宋代.曾丰.乞如愿:「贵岂能玉余骨使莫腐,富岂能冰余肉使莫臭邪。」
基本字义
余(餘)yú(ㄩˊ)
1、我:“余将老”。
2、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3、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4、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5、农历四月的别称。
6、姓。
基本字义
肉ròu(ㄖㄡˋ)
1、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2、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3、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4、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5、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6、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