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
基本解释
词条:『鹦鹉曲』
拼音:yīng wǔ qū
注音:一ㄥ ㄨˇ ㄑㄨㄑㄨˇ
解释:词牌名。一名《黑漆弩》,又名《学士吟》。元白贲词有"侬家鹦鹉洲边住"句﹐故名《鹦鹉曲》。《太平乐府》注正宫。双调五十四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古代诗词
元代.白贲.鹦鹉曲 阳春白雪后集卷一案鹦鹉曲原名:「白贲所作起句有侬家鹦鹉洲边住语,因名鹦鹉曲。」
明代.胡应麟.秋夜同惟敬诸子集刘观察园亭分得高字:「华馆乍停鹦鹉曲,青藜遥识凤凰毛。」
基本字义
鹦(鸚)yīng(一ㄥ)
1、〔鹦鹉〕鸟,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种颜色,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能学人讲话,如“鹦鹦学舌”(含贬义)。
2、〔鹦哥〕鹦鹉的通称。
3、(鸚)
基本字义
鹉(鵡)wǔ(ㄨˇ)
1、〔鹦鹉〕见“鹦”。
基本字义
曲(麯、麴)qū(ㄑㄨ)
1、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弯曲的地方:河曲。
4、偏僻的地方:乡曲。
5、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姓。
其他字义
曲qǔ(ㄑㄨˇ)
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