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笏
基本解释
词条:『缨笏』
拼音:yīng hù
注音:一ㄥ ㄏㄨˋ
解释:冠带和手板。亦借指官吏。
古代诗词
宋代.贺铸.飞鸿亭:「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宋代.吕祖谦.东阳郭彦明挽章:「传家签轴书盈幄,择婿簪缨笏满床。」
南北朝.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缨笏币序,巾卷充街。」
明代.庞嵩.玉女潭佳境八首 其八 佛窟:「却笑红尘隈,有人系缨笏。」
元代.宋濂.杂体五首 其三 效谢临川:「一为缨笏累,殊嗟神府扃。」
基本字义
缨(纓)yīng(一ㄥ)
1、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
2、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
3、带子,绳子:长缨。
基本字义
笏hù(ㄏㄨˋ)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