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学
基本解释
词条:『杂学』
拼音:zá xué
注音:ㄗㄚˊ ㄒㄩㄝˊ
解释:
1.杂乱的学说。
2.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
3.《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
4.杂乱地学。
古代诗词
宋代.邵雍.至诚吟:「不多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宋代.郭印.谢曾帅养生诀:「向来发关键,一扫杂学卑。」
宋代.钱时.赠墨工:「杂学支离二各载,汗牛充栋终何为。」
宋代.叶适.送薛子长:「众技逐高卑,杂学徒贯空。」
宋代.叶适.送薛子长:「众技逐高卑,杂学徒贯穿。」
基本字义
杂(雜)zá(ㄗㄚˊ)
1、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
2、混合:夹杂。混杂。杂交。
基本字义
学(學)xué(ㄒㄩㄝˊ)
1、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3、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4、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