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基本解释
词条:『杂诗』
拼音:zá shī
注音:ㄗㄚˊ ㄕ
解释: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文选》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者﹐概列杂诗项。即有题如张衡《四愁》﹑曹植《朔风》等﹐内容相近﹐亦归此项﹐如王粲﹑刘桢﹑曹植兄弟等作皆即以"杂诗"二字为题﹐后世循之。
古代诗词
唐代.黄滔.寄边上从事:「羽书和客卷,边思杂诗情。」
宋代.陆游.记梦:「夜梦有客短褐袍,示我文章杂诗骚。」
唐代.王维.寓言二首:「题曰杂诗。」
宋代.薛师石.送卢次夔兼柬庐九秘书:「朝回收疏稿,夜语杂诗情。」
宋代.强至.送刘嗣复都官赴辟秦州幕府四首:「祖琨清发能长啸,老杜冥搜有杂诗。」
基本字义
杂(雜)zá(ㄗㄚˊ)
1、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
2、混合:夹杂。混杂。杂交。
基本字义
诗(詩)shī(ㄕ)
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①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②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
2、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