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衡
基本解释
词条:『宰衡』
拼音:zǎi héng
注音:ㄗㄞˇ ㄏㄥˊ
解释:
1.《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高庙,加安汉公号曰'宰衡'。"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周公为太宰,伊尹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
2.作动词。指为相。
古代诗词
唐代.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宋代.李曾伯.挽李楼山观文三首:「两登枢辅地,一武宰衡班。」
宋代.强至.留守安抚司徒侍中生辰三首:「宰衡倚赖更三圣,神器传归定两朝。」
元代.杨维桢.老姑投国玺:「梁山崩,六百年后符命兴,五将十侯至宰衡。」
明代.文徵明.送唐御史应韶应天府丞:「万年宫阙瞻丰镐,六代江山入宰衡。」
近义词:宰相、首相
基本字义
宰zǎi(ㄗㄞˇ)
1、杀牲畜:宰杀。屠宰。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2、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
3、古代官名:宰相(xiàng)。宰辅。太宰。宰官。
4、主管、主持:主宰。宰制。
基本字义
衡héng(ㄏㄥˊ)
1、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2、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3、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4、平,对等:平衡。均衡。
5、指北斗星:衡汉(北斗星和银河)。
6、古同“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