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联系我们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之而

基本解释

词条:『之而』

拼音:zhī ér

注音:ㄓ ㄦˊ

解释: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属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戴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精选例句

1、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2、只要有欲念,梦就随之而来,因为欲念就是梦──梦是欲念的影子。
3、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
4、为之而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这意思是说呀马上能够制作并且能够做成的容器它的容量一定很小。
5、因为没有别的什么途径,能让万象为之而设的人的灵魂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李冲元真赞:「师旷不世而无闻,韫椟藏之而无闷。」
宋代.刘学箕.哨遍:「用之而不竭,取则不吾禁,自色自声,本非有意。」
清代.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宋代.苏轼.张先生(并叙):「既至,立而不言,与之言不应,使之坐不可,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久之而去。」
宋代.王安石.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彩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ér(ㄦˊ)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表(从……到……):从上而下。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爱莫之助 爱之欲其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暧昧之情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