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胡
基本解释
词条:『诸胡』
拼音:zhū hú
注音:ㄓㄨ ㄏㄨˊ
解释: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古代诗词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诸胡皆自郐。」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
唐代.温庭筠.戏令狐相:「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铃。」
宋代.沈与求.山西行:「诸胡下马拜吾父,请成退舍才有期。」
宋代.方回.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文定诸胡子,宣公故相。」
基本字义
诸(諸)zhū(ㄓㄨ)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2、“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3、犹“之”:“能事诸乎?”。
4、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5、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6、姓。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