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吏
基本解释
词条:『谪吏』
拼音:zhé lì
注音:ㄓㄜˊ ㄌ一ˋ
解释:因罪而被贬谪的官吏。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寄元九:「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唐代.司空曙.秋日趋府上张大夫:「谪吏何能沐风化,空将歌颂拜车前。」
宋代.文天祥.使北:「小臣事主宁无罪,只作幽州谪吏行。」
宋代.刘镇.赠隐者:「我惭为谪吏,泉石负幽情。」
宋代.黄裳.除夜代送倪签判:「玉皇谪吏行当复,金阙除书即便收。」
基本字义
谪(謫)zhé(ㄓㄜˊ)
1、谴责,责备:众人交谪。
2、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谪迁。谪降(jiàng)。谪戍。谪居。贬谪。
3、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谪”。
基本字义
吏lì(ㄌ一ˋ)
1、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2、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