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拨
基本解释
词条:『牙拨』
拼音:yá bō
注音:一ㄚˊ ㄅㄛ
解释:弦乐器的拨弦用具。多用象牙或骨﹑角制成,故名。
古代诗词
清代.黄遵宪.日本杂事诗 其一五八:「牙拨齐弹三味线,姑卢朱路复乌乌。」
清代.邓瑜.洞仙歌 题罗瑟青谱妹琼台诗草:「赠答粉奁边,牙拨银筝,愿删去、别离情境。」
基本字义
牙yá(一ㄚˊ)
1、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2、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3、特指象牙:牙雕。
4、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5、姓。
基本字义
拨(撥)bō(ㄅㄛ)
1、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2、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3、治理:拨乱反正。
4、掉转:拨转马头。
5、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