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塞
基本解释
词条:『雁塞』
拼音:yàn sāi
注音:一ㄢˋ ㄙㄞㄙㄞˋㄙㄜˋ
解释:
1.亦作"鴈塞"。亦作"鴈塞"。
2.山名。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北庭作:「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唐代.杜甫.社日两篇:「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
宋代.黄庭坚.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漠庭数遣林牙使,羌种来窥雁塞耕。」
唐代.皎然.寄常一上人:「雁塞五山临汗漫,云州一路出青冥。」
宋代.陆游.小出塞曲:「全师出雁塞,百战运龙韬。」
基本字义
雁yàn(一ㄢˋ)
1、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雁行(háng)。雁序。雁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雁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基本字义
塞sāi(ㄙㄞ)
1、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其他字义
塞sài(ㄙㄞˋ)
1、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其他字义
塞sè(ㄙㄜˋ)
1、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