迓鼓
基本解释
词条:『迓鼓』
拼音:yà gǔ
注音:一ㄚˋ ㄍㄨˇ
解释:
1.宋元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宋周密《武林旧事.宫本杂剧段数》有《迓鼓儿熙州》。
2.指俚俗的曲调。
古代诗词
元代.陆文圭.探春慢 和心渊己巳元夕韵:「迓鼓方催,韵箫正美,忽被西风吹断。」
宋代.陈世崇.元夕八首:「看灯螃蟹月前供,迓鼓金销画领中。」
清代.王夫之.摸鱼儿 病后作:「拚古庙香炉,荒村迓鼓,社夥从新赛。」
近现代.顾随.浣溪沙 五一节:「处处歌声迓鼓响;飘飘云影绛旗来。」
元代.郑元祐.赠日本僧:「鱼翻春波迓鼓柁,马嘶晚驿知扬旌。」
基本字义
迓yà(一ㄚˋ)
1、迎接:迎迓。迓之于门。
基本字义
鼓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