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口
基本解释
词条:『掩口』
拼音:yǎn kǒu
注音:一ㄢˇ ㄎㄡˇ
解释:
1.以手捂住嘴巴。
2.沉默不语;不敢出声。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郡中春宴:「使君居上头,掩口语众宾。」
唐代.白居易.牡丹芳:「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唐代.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唐代.李颀.送刘十(一作刘十一):「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宋代.王安石.赠陈君景初:「相逢但长啸,遇饮辄掩口。」
基本字义
掩yǎn(一ㄢˇ)
1、遮蔽,遮盖: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
2、关,合:掩闭。掩门。掩卷。
3、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掩了手。
4、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掩杀。掩击。掩袭。
基本字义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