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声
基本解释
词条:『哑声』
拼音:yǎ shēng
注音:一ㄚˇ一ㄚ ㄕㄥ
解释:
1.无声。
2.声音低沉沙哑。
古代诗词
宋代.卢炳.谒金门:「去橹咿哑声急。」
宋代.南宋无名.九张机:「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
宋代.曾布.水调歌头:「曳红裳,频推朱户,半开还掩,似欲倚、咿哑声里,细说深情。」
宋代.赵蕃.谢文显老丈见过:「忽闻咿哑声,篮舆过错来造。」
基本字义
哑(啞)yǎ(一ㄚˇ)
1、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2、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3、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4、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5、笑声(旧读yǎ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其他字义
哑(啞)yā(一ㄚ)
1、〔咿哑〕见“咿”。
基本字义
声(聲)shēng(ㄕㄥ)
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2、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3、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4、名誉:名声。
5、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