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退
基本解释
词条:『衙退』
拼音:yá tuì
注音:一ㄚˊ ㄊㄨㄟˋ
解释:
1.谓官衙办公之后。
2.谓蜂群飞散之后。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虚白堂:「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
唐代.白居易.对酒吟:「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
唐代.白居易.过李生:「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
宋代.陆游.官居戏咏:「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
唐代.李洞.赠长安毕郎中:「朝回座客酬琴价,衙退留僧写鹤真。」
基本字义
衙yá(一ㄚˊ)
1、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2、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3、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
基本字义
退tuì(ㄊㄨㄟˋ)
1、向后移动,与“进”相对: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
2、离开,辞去: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
3、送还,不接受,撤销:退还。
4、脱落:退色。退毛。减退。
5、和柔的样子:退然。
6、迟缓,畏缩:“求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