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蘖
基本解释
词条:『芽蘖』
拼音:yá niè
注音:一ㄚˊ ㄋ一ㄝˋ
解释:
1.植物的嫩芽。
2.指树木砍伐后再生的嫩芽。
3.常比喻萌发坏事的因素。
古代诗词
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上可补熏茎,傍堪跐芽蘖。」
唐代.皮日休.三羞诗三首:「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
宋代.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夫何连日雨,卧穗恐芽蘖。」
宋代.楼钥.寻春次韵:「一自东皇天上来,坐看芽蘖起枯荄。」
元代.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时至万物生,芽蘖由地中。」
基本字义
芽yá(一ㄚˊ)
1、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芽。嫩芽。幼芽。萌芽。豆芽。
2、形状像芽的东西: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银芽(银矿苗)。
基本字义
蘖niè(ㄋ一ㄝˋ)
1、树木砍去后从残存茎根上长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处长出的分枝:蘖枝。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