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徒
基本解释
词条:『缁徒』
拼音:zī tú
注音:ㄗ ㄊㄨˊ
解释:僧侣。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山居:「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
唐代.孟浩然.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宋代.吴芾.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
宋代.王灼.大隋山:「缁徒骈拥助薪水,王侯渐次迂华轩。」
宋代.陈造.再次寄肯堂韵五首:「住山今日得宗师,妙与缁徒示总持。」
基本字义
缁(緇)zī(ㄗ)
1、黑色:缁衣。缁帷。缁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缁黄(指和尚与道士)。
基本字义
徒tú(ㄊㄨˊ)
1、步行:徒步。徒涉。
2、空:徒手。
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4、只;仅仅:家徒四壁。
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