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林
基本解释
词条:『缁林』
拼音:zī lín
注音:ㄗ ㄌ一ㄣˊ
解释:犹僧界,僧众。
古代诗词
南北朝.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九:「缁林见杖挐。」
宋代.释正觉.谢通讲师五偈:「慰心佛氏未萧条,卓卓缁林有俊髦。」
宋代.何梦桂.邑痒杏坛初成诸老倡和见寄因次韵:「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宋代.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调高流水,声振缁林。」
宋代.仇远.晨入东寺阅藏行香:「晨入缁林,坐阅梵牍。」
基本字义
缁(緇)zī(ㄗ)
1、黑色:缁衣。缁帷。缁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缁黄(指和尚与道士)。
基本字义
林lín(ㄌ一ㄣˊ)
1、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