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文
基本解释
词条:『壮文』
拼音:zhuàng wén
注音:ㄓㄨㄤˋ ㄨㄣˊ
解释:我国壮族的文字。是1955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个字母(包括五个声调字母)。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推行。
古代诗词
宋代.黄裳.酬程忠彦见赠:「与子邂逅春闱中,子未及壮文何雄。」
宋代.韦骧.依前韵酬张屯田和诗:「更烦为大句,使我壮文评。」
基本字义
壮(壯)zhuàng(ㄓㄨㄤˋ)
1、大,有力,强盛: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
2、增加勇气和力量:壮胆。壮行(xíng)。以壮声势。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壮族。壮锦。壮歌。
基本字义
文wén(ㄨㄣˊ)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2、刺画花纹:文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9、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10、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13、掩饰:文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1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