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黄
基本解释
词条:『缁黄』
拼音:zī huáng
注音:ㄗ ㄏㄨㄤˊ
解释: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
古代诗词
明代.无名.水调歌头 招友人饮:「笑缁黄,夸解脱,保天真。」
宋代.赵蕃.和折子明丈闲居杂兴十首:「叹息缁黄辈,昏灯及晓钟。」
宋代.刘克庄.挽龚汀州二首:「洞房无粉黛,垩室屏缁黄。」
宋代.邵雍.安乐窝中一炷香:「且异缁黄徼庙貌,又殊儿女袅衣裳。」
宋代.苏泂.走笔次韵刍父喜雨三首:「后天初震怒,盍燎缁黄侣。」
基本字义
缁(緇)zī(ㄗ)
1、黑色:缁衣。缁帷。缁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缁黄(指和尚与道士)。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