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訾
基本解释
词条:『訾訾』
拼音:zī zī
注音:ㄗ ㄗ
解释:
1.亦作"訿訿"。
2.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诗》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毛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朱熹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
3.诋毁﹔诽谤。
古代诗词
先秦.诗经.召旻:「皋皋訾訾,曾不知其玷。」
先秦.诗经.小旻:「潝潝訾訾,亦孔之哀。」
明代.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睚眦流訾訾,钩党报申申。」
近现代.黄浚.感事一百十韵:「层阴方訾訾,郅治遏泱泱。」
近现代.黄浚.悲回风:「大官媕婀习不返,歙歙訾訾据津要。」
基本字义
訾zī(ㄗ)
1、钱财:訾算。
2、估量,限度:“訾粟而税”。
3、希求:“不訾重器”。
4、古同“咨”,嗟叹声。
5、古同“恣”,恣纵,狂放。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