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理
基本解释
词条:『烛理』
拼音:zhú lǐ
注音:ㄓㄨˊ ㄌ一ˇ
解释:
1.英明治理。
2.考察事理。
古代诗词
宋代.方回.赵氏鄮山书院诗:「高虚卑浅,烛理弗明。」
明代.林光宇.陌上桑:「秉烛理残妆,涉露持筐出。」
宋代.苏颂.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况是圣神方烛理,深冤终有辨明时。」
宋代.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帝释惊惶无处避,寻光烛理扣金仙。」
宋代.曾几.寄轩:「人皆爱吾庐,烛理均是寓。」
基本字义
烛(燭)zhú(ㄓㄨˊ)
1、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2、洞悉:洞烛其奸。
3、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基本字义
理lǐ(ㄌ一ˇ)
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4、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6、古代指狱官、法官。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