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椽
基本解释
词条:『竹椽』
拼音:zhú chuán
注音:ㄓㄨˊ ㄔㄨㄢˊ
解释:竹制的安在檩条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椽子。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破屋叹:「竹椽与绳枢,岂敢求牢坚。」
宋代.苏轼.赠葛苇:「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宋代.晁说之.海陵书事:「竹椽泥压清虚节,苇爨香殊忠厚风。」
宋代.侯畐.芷溪园:「更有三间屋,重茅盖竹椽。」
宋代.吴芾.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晚上危亭懒举头,竹椽芦屋亦堪羞。」
基本字义
竹zhú(ㄓㄨˊ)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姓。
基本字义
椽chuán(ㄔㄨㄢˊ)
1、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椽子。椽笔。
2、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东宇西房数十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