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鹅
基本解释
词条:『子鹅』
拼音:zǐ é
注音:ㄗˇ ㄜˊ
解释:幼鹅,嫩鹅。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宋代.陆游.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八月吴中风露秋,子鹅可炙酒新篘。」
唐代.罗隐.旅梦:「子鹅京口远,粳米会稽赊。」
唐代.陆龟蒙.蔬食:「孔融不要留残脍,庾悦无端吝子鹅。」
唐代.孙元晏.晋·庾悦鹅炙:「春暖江南景气新,子鹅炙美就中珍。」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基本字义
鹅(鵝)é(ㄜˊ)
1、家禽,比鸭子大,颈长,喙扁阔,尾短,体白色或灰色,额部有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颈长,脚大有蹼,善游水:白鹅。鹅毛。鹅卵石。鹅毛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