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蛾
基本解释
词条:『烛蛾』
拼音:zhú é
注音:ㄓㄨˊ ㄜˊ一ˇ
解释:谓扑灯之蛾。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
唐代.鲍溶.宿悟空寺赠僧:「劳者谣烛蛾,致身何营营。」
宋代.黄庭坚.溪上吟:「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
唐代.元稹.张旧蚊帱:「烛蛾焰中舞,茧蚕丛上织。」
唐代.元稹.景申秋八首:「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基本字义
烛(燭)zhú(ㄓㄨˊ)
1、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2、洞悉:洞烛其奸。
3、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基本字义
蛾é(ㄜˊ)
1、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其他字义
蛾yǐ(一ˇ)
1、古同“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