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
基本解释
词条:『烛龙』
拼音:zhú lóng
注音:ㄓㄨˊ ㄌㄨㄥˊ
解释:
1.亦作"爥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
2.借指太阳。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夏日:「烛龙未肯忙,一步九徘徊。」
宋代.曹勋.浣溪沙:「烛龙衔耀九重门。」
唐代.崔珏.道林寺:「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唐代.段成式.观山灯献徐尚书:「火树枝柯密,烛龙鳞甲张。」
唐代.顾况.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我行自东一章:「)我行自东,山海其空,旅棘有丛;我行自西,垒与云齐,雨雪凄凄;我行自南,烈火满林,日中无禽,雾雨淫淫;我行自北,烛龙寡色,何枉不直。」
基本字义
烛(燭)zhú(ㄓㄨˊ)
1、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2、洞悉:洞烛其奸。
3、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