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綅
基本解释
词条:『朱綅』
拼音:zhū qīn
注音:ㄓㄨㄕㄨˊ ㄑ一ㄣㄒ一ㄢ
解释:红线。
古代诗词
先秦.诗经.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宋代.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宋代.宋祁.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二首·许康诗:「公徒增增,朱綅绿縢。」
明代.杨慎.燕歌行柬程以道:「玄羌白狄起边埃,翠眊朱綅选将才。」
宋代.洪适.前韵虽险用之未尽掇其馀复成三百言:「寒光欺宝鉴,素质夺朱綅。」
基本字义
朱(硃)zhū(ㄓㄨ)
1、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3、姓。
其他字义
朱shú(ㄕㄨˊ)
1、〔朱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 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基本字义
綅qīn(ㄑ一ㄣ)
1、线:“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其他字义
綅xiān(ㄒ一ㄢ)
1、黑经白纬的纺织品:“朝服綅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