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粟
基本解释
词条:『疹粟』
拼音:zhěn sù
注音:ㄓㄣˇ ㄙㄨˋ
解释:皮肤受寒﹐起微粒如粟。俗称鸡皮疙瘩。
古代诗词
宋代.徐大受.崖桂花:「寒色十分新疹粟,春心一点暗通犀。」
宋代.梅尧臣.韩子华遗冰:「热肤收汗起疹粟,不有消渴同茂陵。」
宋代.尤袤.梅:「天寒无疹粟,日暮有严妆。」
明代.胡应麟.白纻四时词四首 其四:「美人修蛾无疹粟,素手垂垂照寒玉,我醉欲买黄金屋。」
基本字义
疹zhěn(ㄓㄣˇ)
1、皮肤上起的小颗粒,通常是红色,多由皮肤表层发炎浸润而起:湿疹。麻疹(亦称“疹子”)。风疹。丘疹。疱疹。
基本字义
粟sù(ㄙㄨˋ)
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2、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农贵粟。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