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旒
基本解释
词条:『珠旒』
拼音:zhū liú
注音:ㄓㄨ ㄌ一ㄡˊ
解释:
1.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借指帝王。
2.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
古代诗词
唐代.高骈.途:「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宋代.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宋代.苏轼.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寂寞东京月旦州,德星无复缀珠旒。」
宋代.王安石.仁宗皇帝挽辞四首:「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
两汉.无名氏.导引:「珠旒俯拜陈章奏,精意达希夷。」
基本字义
珠zhū(ㄓㄨ)
1、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2、像珠子的东西:汗珠。泪珠。露珠。
基本字义
旒liú(ㄌ一ㄡˊ)
1、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
2、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