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庖
基本解释
词条:『族庖』
拼音:zú páo
注音:ㄗㄨˊ ㄆㄠˊ
解释: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古代诗词
宋代.杨亿.民牛多疫死:「真相柅车宁致问,族庖更刃亦焉施。」
宋代.虞俦.家书送白额因赋:「族庖堪恨无风味,红晕蒸花更藉糟。」
宋代.王之道.次韵许志仁:「我技类族庖,用刀常月更。」
宋代.释居简.酬钟省元:「一夔未鸣韶,族庖已芒背。」
基本字义
族zú(ㄗㄨˊ)
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3、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5、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6、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7、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基本字义
庖páo(ㄆㄠˊ)
1、厨房:庖厨。
2、厨师:庖人(厨师)。庖丁。名庖。庖代(替人处理或担任事情。亦称“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