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舞
基本解释
词条:『柘枝舞』
拼音:zhè zhī wǔ
注音:ㄓㄜˋ ㄓㄑ一ˊ ㄨˇ
解释:唐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石国(今苏联中亚塔什干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
古代诗词
宋代.史浩.柘枝舞:「、住深,妙学得柘枝舞。」
宋代.史浩.柘枝舞:「整云鬟、摇曳青绡,爱一曲柘枝舞。」
宋代.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宋代.汪元量.竹枝歌十首:「柘枝舞罢竹枝歌,风烛须臾奈尔何。」
宋代.释云贲.颂古二十七首:「夜半庭前柘枝舞,天明罗袖湿胭脂。」
基本字义
柘zhè(ㄓㄜˋ)
1、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柘黄。柘蚕。柘丝。
2、古同“蔗”,甘蔗。
基本字义
枝zhī(ㄓ)
1、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3、古同“支”,支持,分支。
其他字义
枝qí(ㄑ一ˊ)
1、古同“歧”,岔。
基本字义
舞wǔ(ㄨˇ)
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