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针
基本解释
词条:『毡针』
拼音:zhān zhēn
注音:ㄓㄢ ㄓㄣ
解释:
1.亦作"毡针"。
2.比喻隐藏在内的尖刺。语本《晋书.杜锡传》:"﹝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古代诗词
唐代.王炎.次韵子大四绝:「抽身幸免坐毡针,镜里休怜白发新。」
宋代.范成大.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十日啼号责望深,宁容安稳坐毡针。」
宋代.范成大.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雪中呼问之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饥寒矣:「十口啼号责望深,宁容安稳坐毡针。」
清代.顾陈垿.分拟鲍参军白头吟:「破璧成带玦,挫金置毡针。」
元代.陈谟.咨询堂诗:「蜜矢毡针,明者昏焉。」
基本字义
毡(氊)zhān(ㄓㄢ)
1、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毡子。毡帽。毡靴。毡包(a.毡制的圆顶篷帐;b.毡制的包儿)。毡裘。
基本字义
针(針)zhēn(ㄓㄣ)
1、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针线。
2、细长像针的东西:时针。
3、用针扎治病:针灸。
4、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