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黄袍
基本解释
词条:『柘黄袍』
拼音:zhè huáng páo
注音:ㄓㄜˋ ㄏㄨㄤˊ ㄆㄠˊ
解释:赤黄色的袍。隋文帝始服,后泛指皇袍。
古代诗词
元代.王逢.秋感(六首):「九日天涯桑落酒,三军城上柘黄袍。」
元代.萨都剌.观驾春游 其二:「日奏云间紫凤韶,春随天上柘黄袍。」
清代.陈维崧.满庭芳 题顾梁汾舍人扈驾诗后:「霜天晓,柘黄袍出,一骑按秋鹰。」
清代.毛奇龄.江神子 其一 送柳儿:「柳絮飞飞,偏惹柘黄袍。」
元代.张昱.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其五十:「望拜綵楼呼万岁,柘黄袍在半天中。」
基本字义
柘zhè(ㄓㄜˋ)
1、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柘黄。柘蚕。柘丝。
2、古同“蔗”,甘蔗。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袍páo(ㄆㄠˊ)
1、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2、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