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糜
基本解释
词条:『斋糜』
拼音:zhāi mí
注音:ㄓㄞ ㄇ一ˊㄇㄟˊ
解释:
1.亦作"斋麋"。
2.素粥。
古代诗词
唐代.孟郊.济源寒食:「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
宋代.张耒.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宋代.张耒.某寒热伏枕已数日忽闻车骑明当接顿睡中得韵:「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清代.曾习经.和李亦元春寒四首 其三:「近旬无月临寒食,一碗斋糜冷似冰。」
基本字义
斋(齋)zhāi(ㄓㄞ)
1、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书斋。聊斋。荣宝斋。
2、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斋戒。封斋(亦称“把斋”)。斋月。斋坛。斋会。斋果。
3、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斋饭。斋堂。吃斋。
4、舍饭给僧人吃:斋僧。
基本字义
糜mí(ㄇ一ˊ)
1、粥:肉糜。糜沸(形容混乱纷扰)。
2、烂,碎:糜烂。糜躯(牺牲生命)。糜灭。
3、浪费:糜费。
4、姓。
其他字义
糜méi(ㄇㄟˊ)
1、不黏的黍(亦称“穄”):糜子。糜黍。糜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