齰舌
基本解释
词条:『齰舌』
拼音:zé shé
注音:ㄗㄜˊ ㄕㄜˊ
解释:
1.咬啮舌头。表示悔根已极。
2.不说话,或不敢说话。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闻百舌:「春鸟虽儳言,春尽能齰舌,秋蚓与寒螿,亦各知时节。」
唐代.李贺.出城别:「没没暗齰舌,涕血不敢论。」
宋代.郭印.陪程元诏文彧李久善游汉州天宁元诏有诗见遗:「危言齰舌久自吞,幽愤填膺欣欲吐。」
近义词:咋舌、惊叹
基本字义
齰zé(ㄗㄜˊ)
1、咬:“啗齰嗽获,死生不卒。”
基本字义
舌shé(ㄕㄜˊ)
1、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2、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3、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4、铃或释中的锤。
5、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