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俎
基本解释
词条:『折俎』
拼音:zhē zǔ
注音:ㄓㄜㄓㄜˊㄕㄜˊ ㄗㄨˇ
解释:
1.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牺牲的礼器。
2.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
古代诗词
唐代.陈叔达.州城西园入斋祠社:「折俎分归胙,充庭降受厘。」
南北朝.庾信.将命至邺诗:「四牢盈折俎。」
清代.佚名.熙宁祀皇地祗十二首:「折俎在笾,贲羹在豆。」
宋代.袁说友.拟咏宴群臣:「加笾折俎君恩重,合奏回风韵语长。」
清代.佚名.景德中朝会十四:「宴有折俎,以示慈惠。」
基本字义
折zhē(ㄓㄜ)
1、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其他字义
折zhé(ㄓㄜˊ)
1、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幼年死亡:夭折。
3、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返转,回转:折返。
5、损失:损兵折将。
6、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判决:折狱。
其他字义
折shé(ㄕㄜˊ)
1、断,绳子折了。
2、亏损:折本生意。
3、姓。
基本字义
俎zǔ(ㄗㄨˇ)
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