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语
基本解释
词条:『筝语』
拼音:zhēng yǔ
注音:ㄓㄥ ㄩˇㄩˋ
解释:词集的别称。
古代诗词
唐代.温庭筠.偶题:「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清代.龚自珍.丑奴儿令:「筝语依稀。」
明代.杨慎.江上闻筝曲:「明月华灯两相照,筝语弦声何要妙。」
清代.易顺鼎.高阳台:「银筝语涩湘弦雁,甚懒云遮尽,旧日蘅皋。」
清代.陈宝琛.摸鱼儿 题子有《填词图》即送其南下便道游岱:「苍茫家国无穷泪,都付笛声筝语。」
基本字义
筝zhēng(ㄓㄥ)
1、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基本字义
语(語)yǔ(ㄩˇ)
1、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说:细语。低语。
其他字义
语(語)yù(ㄩˋ)
1、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