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棘
基本解释
词条:『枳棘』
拼音:zhǐ jí
注音:ㄓˇ ㄐ一ˊ
解释: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
古代诗词
唐代.常建.赠三侍御:「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
唐代.储光羲.巩城东庄道中作:「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
唐代.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馥馥芝兰圃,森森枳棘藩。」
唐代.杜甫.入衡州:「隐忍枳棘刺,迁延胝趼疮。」
唐代.高适.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
基本字义
枳zhǐ(ㄓˇ)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枳实(中药称“枳”、“构橼”等的近成熟的果实)。枳壳(中药称“枳”、“枸橼”等的成熟的果实)。
基本字义
棘jí(ㄐ一ˊ)
1、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棘。棘手(喻事情难办)。棘刺。棘针。
2、针形的刺:棘皮动物。
3、古同“戟”,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