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司
基本解释
词条:『宰司』
拼音:zǎi sī
注音:ㄗㄞˇ ㄙ
解释:
1.谓百官之长,处宰辅之位者。
2.主管掌理。
古代诗词
唐代.张说.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赐釜同荣拜,摐金宴宰司。」
宋代.晁说之.感事:「怪来高论空无验,可是岐公作宰司。」
宋代.曹勋.林徽猷挽间二首:「宰司资大政,帝座识孤忠。」
宋代.文同.吕惠穆挽诗四首:「自此倾宸眷,方将正宰司。」
宋代.司马光.送呈班叔大名司户:「元宰司官钥,旌旄太大河。」
基本字义
宰zǎi(ㄗㄞˇ)
1、杀牲畜:宰杀。屠宰。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2、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
3、古代官名:宰相(xiàng)。宰辅。太宰。宰官。
4、主管、主持:主宰。宰制。
基本字义
司sī(ㄙ)
1、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2、官署名称:人事司。
3、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