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光
基本解释
词条:『蟾光』
拼音:chán guāng
注音:ㄔㄢˊ ㄍㄨㄤ
解释:月色;月光。
古代诗词
清代.曹雪芹.中秋对月有怀:「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宋代.曹勋.胜胜慢/声声慢:「素商吹景,西真赋巧,桂子秋借蟾光。」
宋代.曹冠.念奴娇:「银汉波澄,蟾光练静,依约山横翠。」
宋代.程垓.霜天晓角:「素蟾光似雪。」
宋代.陈允平.品令:「蟾光透、一帘疏影。」
基本字义
蟾chán(ㄔㄢˊ)
1、〔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基本字义
光guāng(ㄍㄨㄤ)
1、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
2、荣誉: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
3、使显赫:光大。光宗耀祖。
4、景物:春光明媚。
5、光滑:光滑。光洁。光泽。
6、完了,一点不剩:杀光烧光。吃光用光。
7、露着:光膀子。
8、单,只:光剩下一口气。
9、姓。